« 变压器鹅卵石图景象征的方法变压器卵石中的极品 »

变压器鹅卵石赏石的最高境界

        “上至九十九,下至刚会走,人人观石景,星球变绿洲。”这是一位赏石者对人们发出的呼唤。他诚恳的祈愿人们与石景亲密接触,了解奇石的产生、形成、来源。达到熟悉自然、热爱自然、保护自然、回归自然、返璞归真,全面发展和推进人类生态旅游的目的,盼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,云游共存。也是对目前中华奇石文化发展形势深刻的描述。我们将期盼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。

        天合于人、人合于天、天人合一,是寻觅、发现、欣赏和收藏奇石的三部曲。这三部曲博弈、演绎的是天与人的关系,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,是客观与主观的关系,也就是天随人意的关系,人们常说的:“天时地利人和”及“天人和顺”。在赏石领域具体表现在赏石心理、赏石理念、赏石实践、赏石标准、赏石行为等方面。“赏石三部曲,相石如读书”是我多年赏石的亲身体会,今天与石友们一起探讨将有助于赏石文化的提升与升华。是赏石活动得到健康、稳步、和谐的向前发展。南京浩天鹅卵石厂提供各种型号的变压器卵石变压器鹅卵石 。

        第一部曲是人意强求天意(天随人意),天合于人不是天意,而是人意强求天意的结果。古人云:“一城易得,一石难求”精辟的语言告诫人们真正的珍品、绝品石的存量非常稀少的,也是很难得到的,靠一个人的缘分、聪明、智慧、质朴、勤奋等条件获得。如收藏品《大千葫芦》(1)、《梅鹿怀春》(2)就是正反双面都形成非常有艺术价值和神韵的珍品奇石,是我在将近二十年的赏石实践珍惜收藏的精品石。

        有一些赏石、藏石者,一切从主观想象出发,从自己的切身利益出发,从传统观念且有限的知识出发,凭个人爱好、兴趣藏石、论石,赏石水平低层次徘徊与循环。赏石思维的基本出发点,就是在象的范围内选石、赏石、藏石,与石头交流、转换、提炼或使“象”得到巩固和发展,从而塑造出形象。我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和方法都基于“象”并在“象”的转换和变型中完成思想的产生。人意强求天意有以下几点表现;

        1、祖传意识:如在我国《周易》所开创的传统思维体系里,无论是构成六十四卦系统,还是以卦名、卦辞构成的文字符号系统,都具有以取“象”为出发点的明显特征,赏石基于这方面的影响。又如在我国汉语的构字法中,大量汉字都是象形文字,不仅象形,而且指事、会意、符合形象,其所构成的字,都是以形象表意或以象形性为基因的,赏石也受这方面的影响。

        2、思维基因:可以说“象”是中国人艺术思维的根本基因,也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根基、基因、根源,是祖先的遗传。是有用的,是关键的,当然在赏石领域追求形象、具象是必须的,也是非常重要的。随便否定与抛弃是错误和有害的,但奉它为圣旨,辉煌最高点也是不当的,可悲的。如果一切从象子出发,赏石范围就太狭窄了。

        3、创作偏见:还有一些人在奇石命名、题诗、撰文上,主观臆断,勉强附和,有的过于粗俗而苍白,有的过于文雅而晦涩;在奇石评论上,以个人喜好为依据听不进不同意见等等。是赏石水平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。赏石多交朋友,相互借鉴,相互学习与交流,是提高自己的主要途径。

       4、配置不当:还有一些人在奇石处理上随意大磨、切削、化学加工处理;在奇石的配座上草率从事,不考虑奇石整体统一,有的是金叶配纸花本末倒置,有的是烂叶衬红花,大煞风景;这是人意强求天意最突出的表现。

        前些天,几位藏石者带我和同事去看他家的石头,一进家门就滔滔不绝的介绍他的石头这个像什么,那个像什么,说不完的像,介绍不完的像,不给客人留任何余地,生怕客户看不上自己的“像石”。从院子看到客房,从客房看到卧室,又从卧室看到院子,看了一个多小时,使顾客视角难以承受。给顾客造成视角烦躁感,那有兴趣再卖石头。在赏石过程中发现有些人选石、赏石、评石、藏石一切围绕“象”字转,以“象”为取舍,非要象人物象动物,像就是好的,不像就是孬的,可不知,这“象”的标准不过是主观体验而已。更甚者,赏石缺乏整体眼光,硬是在一块石头杂乱无章的图案中找出一个像什么物体的地方,就这样东凑凑,西瞅瞅,既不懂得细部分析,又不会把握整体综合,命名、赋诗,撰文就别提了。这些现象都是影响赏石水平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。这里插入收藏品《母子情深》、《八一起义》是双面奇石,并且两面都形成形神兼备的好图案,虽然不十分具象,但它包含文化内涵和神韵是无限的,说明赏石要有发散的思维方法。

        第二部曲是人意追随天意,人合于天;人合于天的基本观点是人意对天意不是强求,而是追随,人们常说: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”在赏石、藏石时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,并积极与客观相结合的过程。但这个过程是漫长的、艰苦的、曲折的。要经过几年,十几年的艰苦磨练、实践才能成功。人意追求天意即人合于天的整个过程,要求赏石者要有赏石的基本功,可概括为一挑战、二超越、三相功。

        一、挑战:就是要挑战自我,不能以我为安、为准、为优、为奇、为最、为绝,更不能从个人私利出发对待选石、赏石、评石,藏石。前些年有好多人把赏石人当作是疯子、痴子对待,玩石者首先要战胜自己,就是经得起闲言恶语的嘲讽,自己看中的事业坚持劳务到底,不获全胜决不收兵。还有些初玩石者对个人难读懂,难解密,不理解,又怕别人捡了去升高价值的石头,当场砸坏扔掉的作法都在唾弃之列。赏石者应心胸坦荡,珍惜奇石,善待石友,热爱自然,保护自然,熟悉自然,效法自然,融入自然,做一个石学渊博的赏石者。

        二、超越:所谓二超越,即认识中的二重超越。

        1、是对于常规认识中的超越;缺乏辩证思维修养的人,往往在认识中固执于认识对象的某一方面,对奇石不能一分为二,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和把握奇石,全然不知奇石的美与丑、刚与柔、大与小、明与暗、硬与软、粗与细、全与残、简与繁、高与低等事物对立面之间相辅相成和相互转化的关系。

        2、是对于常规认识的超越,对于常规认识的超越,就是打破思想僵化,追求永恒价值。追求大自然造化奇石的唯一性、永久性、天然性、艺术性。重视奇石的观赏价值,艺术价值,经济价值,收藏价值。

        三、相石功:“赏石三部曲 相石如读书。”其核心是相石的基本功,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;

        1、是基本功;常言讲,功夫在诗外,同理,功夫在石外。赏石者要提高赏石水平,首先要努力学好文学、哲学、美学、图学、历史学、地理学、理化学、影视学、音乐、美术、戏剧等等、打造好自己扎实的赏石的基础。基础好,悟性就好,空间就宽,发现就多,能胜人一筹,能在奇石世界里飞得更高,看得更远。收藏的精品、珍品、绝品奇石就更多。

        2、是发现功;就是赏石者要掌握正确的分析、研究奇石的方法,从石形、石质、石面、石差、石色、石图、以及石源、石性、石史、石话、石神、石韵、石趣等方面,对奇石进行全面的分析、细致的解密、综合的感悟,以丰富赏石知识,积累发现美的敏锐性和发现功。这里插入收藏品《明月松间照》(5)、《迎客松》(6)也是双面有艺术价值与神韵的观赏石来说明发现功。

        3、是想象功;就是依据奇石的“形,质,色,纹,意、韵”尽情地展开想象翅膀,完成由虚到实、由表到本、由简到繁、由形到神、由意到韵、由妙到玄的抽象艺术升华。丰富的想象力是赏石成功的基因。由此,可见一挑战、二超越、三相功是上升“人合于天”艺术境界的第二部曲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 第三部曲是人意天意和顺,天人合一;天人合一这个观点,是宋代哲学家张载明确提出来的。天人合一,是赏石的最高境界,它是人意追求天意的最后结果,是一种美妙的艺术状态,是一种阳春白雪的和谐高度。这种结果,这种状态,这种高度表现在人对奇石的发现、领悟、追求、效法及寄托精神的能力,奇石对人有启发、诱导、点拨、熏陶、催化、睿智等功能,天人二者和谐统一,融为一体,人与天然物“奇石”对话具体有五种表现:

        1、是立刻沟通,经过漫长赏石实践的人,人意对天意的迫切追求,人意和天意之间建立一种“神经”系统,第三境界的赏石者当碰到有文化内涵高品位的石头,便会快速反应,如同触到神经一样,恋恋不舍,爱不释手,奇石和赏石者之间形成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沟通意识。当赏石家在市场上,石友家中看到一枚好石,总是想得到她。假如说,赏石第一境界是“好”石,第二境界是“读”石,那么,第三境界则是“通”石。目前有很多赏石者以达到了第三境界。

        2、是精神兴奋,第三境界的赏石者,如同中国传统气功师所讲的“内视”功能一样,他们在充分利用智慧、眼光的同时还有一种超人而神妙的感悟和领会,当与奇石“交流”时,就产生豁然开朗和神秘感,就会叩开“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”,因而给第三境界赏石者以一种无比的兴奋之情。这种境界,使赏石者达到“乐医不死病,佛度有缘人”的状态。  

        3、是行动自由,古人“君子役物”、“制天命而用之”的思想,恰恰是第三境界赏石者的突出表现,已达到了心石交融、左右逢源的地步。思维与行动不受任何条款与纪律的约束,赏石者完全处于“零”负担状态。

        4、是主观能动,他们有良好的思维方式和优质的思想方法,他们脚踏实地、扎扎实实,有确定的赏石目标,不妥协,不停步,不达目表,誓不罢休。

        5、是完善人格,第三赏石者一般都不浮、不妥、不躁、不狂,石学渊博,意蕴深厚,情绪稳定,吸引力强,影响力大,成绩显著,人缘和谐。提出赏石三部曲,意在抛砖引玉,诚蒙众友赐教。

        “昔君子比德于玉马,温润而澤,仁也”。在文章快要结束之际,祝愿老师、石友们的品性与我们收藏的玉雕、翡翠一样纯洁、敏锐,无论放在哪里都能放射出耀眼的光泽。

发表评论: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